中国白酒文化:猿猴造酒说

中国白酒文化:猿猴造酒说。猿猴造酒说则更贴近现实而充满自然野性之趣。古人对此也有很多记载,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采之

《西游记》中孙悟空得知王母要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惟独没他。在看透了玉帝的欺骗阴谋之后,火冒三丈,大闹蟠桃宴,自己痛饮一番之后将所有仙仙菜席卷一空,装进乾坤袋,准备带回花果山。

哪知酒醉迷糊,撞进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将专供玉帝服用的金丹吃了个干净,这才返回花果山,与众猴孙大开仙酒会。这个故事情节,但凡是看了《西游记》的人恐怕都很难忘记。

特别是孙悟空喝酒时的潇洒迷醉的状态,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按说,酒一直都是人类最喜欢喝的,孙悟空的人设是从石头缝里蹦出的一只猴子,却也非常爱喝酒。

实际上,猴子与酒的关联非浅。在白酒文化中,关于酒的起源,有四种说法,分别为: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一般认为,猿猴造酒说是最初的酒的来源。

因为比起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则更贴近现实而充满自然野性之趣。古人对此也有很多记载,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采之记载。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在岩林木间跳跃攀缘,出没无常,很难活捉到它们。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并掌握了猿猴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嗜酒”。

于是,人们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几缸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踌躇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尝,时间一久,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终于经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诱惑,开怀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乖乖地被人捉住。

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我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这说明猿猴是经常和酒联系在一起的。

清代的一种笔记小说中写到:“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娄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意思是说:在广东、广西等猿猴时常出没的密林中,猿猴将平日采集作为食物的百花鲜果藏匿于石岩深处,不日花果发酵产生香气,有樵夫经过,被这种奇妙的味道吸引,溜进猿猴的巢穴,发现石洼中的“藏酒”,好奇地品尝发现其味道辛辣而醇美,将其命名为“猿酒”。

另外,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可见,这种猿酒是偷饮不得的。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起码可以证明这样的事实,即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至于这种类似“酒”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是纯属生物学适应的本能性活动,还是猿猴有意识、有计划的生产活动,那倒是值得研究的。要解释这种现象,还得从酒的生成原理说起。

正如当我们经过腐烂的水果旁会闻到一股酒香味一样,猿猴酿酒也如出一辙。酒的发酵因为自然界中的一种微生物酵母菌分解糖类而产生的,猿猴的食物含糖分很高,而又收贮于“石洼中”,日久天长花果因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酒”的液体析出,同时猿猴仍可食用果品以果腹。

猿猴虽非因酿酒而采果,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在不经意间创造了这意外的惊喜。当然,猿猴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漫长到多少年代,那就是谁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整理:爱酒吧)

时间:Aug 23, 2018来源:网路整理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

河南森荣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中高档白酒及葡萄酒的品牌营销公司。凭借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紧紧抓住对外开放后红酒逐渐开始被国人了解、接受和消费的契机,同时通过对酒文化品牌资源的不断提炼,公司在红酒运营方面首屈一指,进而奠定了森荣商贸的品牌基础。

公司先后引进了张裕、中粮长城等国产葡萄酒知名品牌,以及高品质的原装进口葡萄酒卡斯特、拉菲等国际知名品牌,经过数年的精心而富有成效的运营,红酒产品不仅在市场上得到了广大二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认可、口碑相传。如今,森荣商贸已成为省内主流红酒品牌的领跑者之一,引领着中原地区红酒消费热潮。

白酒(134)酒(211)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