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产区酿酒葡萄种植历史约167年,德钦县志记载1848年罗启正和肖法日到茨中,1857年法国传教士古尔德又来到茨中村,1866年建立了茨中村教堂,通过多次的种质繁育法国玫瑰蜜葡萄品种和广泛的试验,并带来了古老的酿造技术,如今玫瑰蜜品种具有优秀的品质,表现出高抗病、高产量的特征,种植历史和酿造历史一直持续到1951年,传教士罗维和古纯仁被驱赶回国,但是葡萄种植技术和葡萄酒工艺为茨中村人所知。
2000年,村民开始从古葡萄树上剪枝进行繁育,至今约有50亩古玫瑰蜜葡萄园,但是通过实地访问后发现法国传教士在德钦多地试种过酿酒葡萄,但只有茨中种植成功。
张永福等对云南弥勒葡萄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玫瑰蜜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此说明玫瑰蜜可能还有其他通路,1960年,云南弥勒发现了种植多年的玫瑰蜜,因此学者提出“玫瑰蜜,可能来自于修筑滇越铁路时,法国人在越铁边上种植大量的酿酒葡萄品种,后被农民引种”。
1960年后云南弥勒酿酒葡萄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以玫瑰蜜、赤霞珠、桑娇维塞等酿酒品种,酿制云南红、云中舞等一批优质葡萄酒。
1997年,罗建峰在岷江、孟屯河谷、白水河等川西地区施行引种试验并获得成功,目前面积约3600亩。
2000年,陈末海等在小金县和金川县引种试验赤霞珠、美乐和西拉等葡萄品种,目前面积约20000亩。
2003年房玉林等人在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攀枝花平地和安宁河流域西昌大营研究了赤霞珠、西拉、真芳德、美乐等葡萄品种对干热河谷区的适应性,通过打破赤霞珠休眠和调控栽培措施等方式实现酿酒葡萄的栽培,目前栽培面积约10000亩。
2005年,李华和刘家强等在考察茨中葡萄园后在德钦布村开始种植赤霞珠和玫瑰蜜,经过十年的种植德钦境内酿酒葡萄面积达13000亩,葡萄品种出现了多样化。
2008年,胡其修在维西县塔城和永春乡种植威代尔品种,目前面积达2000亩。西藏盐井地区在原有的法国野基础上,开始种植赤霞珠、西拉和美乐等。目前,西藏政府开始在拉萨、左贡等地种植酿酒葡萄。金沙江流域铜都东川,近年来发展酿酒葡萄的种植,目前还无品质方面的报道。
西南葡萄酒产区气候区划
西南产区气候复杂和多样,其中适合葡萄酒生产的区域为干旱河谷或峡谷, 干旱河谷可分为干热河谷(有效积温高于2600度)、干暖河谷(有效积温高于2200~2600度)、干冷河谷(800~2200度),降雨量集中在7~9月份,年均降雨量150~700mm之间,蒸发量800~1200之间,日照时长1600~4200小时之间,日均温差12.5~18度之间,日均温度9.2~19度之间,年紫外辐射379~1100 W/M2,年总辐射12252~70314 W/M2。气压,二氧化碳,氧气,空气污染物显著低于低海拔产区。
西南葡萄酒产区划分
西南产区纬度N 23o50'00''~N 33o14'43'',经度E91o6'4''~E104o14'44'',海拔1200~1850m,90%的产区海拔高于1800米。西南产区可划分为10个大产区,由8条河谷:孟屯河谷、岷江河谷、白水江河谷、小金川河谷、金川河谷、澜沧江河谷、金沙江河谷、安宁河谷;弥勒盆地和1个高山产区组成,细化为51个小产区,其中处于香格里拉核心区的产区最多。
西南葡萄酒产品种
目前西南各产区种植了:赤霞珠、品丽珠、梅洛、黑皮诺、佳美、西拉、桑娇维塞、霞多丽、雷司令、灰皮诺(蛇龙珠、烟73、玫瑰香、泽香,除此之外,还有22个品种已种植挂果,但品种还没有确定。
版权为中国葡萄酒资讯网所有
(责任编辑整理:爱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