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进口葡萄酒琳琅满目,网上进口葡萄酒的宣传天花乱坠,消费者挑选时纯靠“眼缘”。国内的进口葡萄酒渠道、品牌碎片化比较严重,消费者不懂酒。就现在来讲,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文化尚属于培育期,销售商着力打造品牌、消费者学着选择品牌,将长期并行。
决定价格的因素
懂得价格与品质的契合点,这是成熟的消费。消费者在挑选葡萄酒时,想要认定其价格,先得知道它的成本。决定中高端葡萄酒价格的重要因素是葡萄酒分级,是该酒所处的级别。法国有数万家酒庄,但是符合AOC称谓标准的是少数。AOC只是法国葡萄酒等级的及格等级。高档葡萄酒,属于列级酒庄,法国各个名葡萄酒产区都有自己的列级酒庄。
除了分级酒,决定葡萄酒价格的因素众多,有土地成本、人工成本、葡萄产量、包装成本、销售成本、市场供求等等。其中窖藏年份和橡木桶成本是两项较为重要的因素。
酿酒技术
我们国家的酿酒技术最初都是从先进的葡萄酒生产国引进的,特别是近十年来才开始进入葡萄酒生产的企业,但是硬件设备引进比较容易,自己酿酒人员的软实力却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的。
大多数的进口葡萄酒生产者,由于受他们所处的葡萄酒文化环境的影响,在酿酒理念以及酿酒人才的实力方面要比国产葡萄酒生产者先进很多。尤其是在旧世界的庄园,或是新世界中比较尊重传统的酒园。
渠道缩水,胜负尚难分
与白酒行业整体较快速的增长有所不同,国产葡萄酒企业营业收入的微幅增长与净利润的下滑仍是主要状态。同时,多家企业渠道表现不佳,经销商数量以及渠道销售情况呈现出持续下跌的态势。
尽管当前国产葡萄酒的终端零售渠道呈现出了跌落态势,但借助电商平台的新零售渠道,以及当前进口葡萄酒热的降温预兆,国产葡萄酒尚有挽回颓势的机会。进口葡萄酒在大型商超、零售门店的产品阵容庞大,而与之相对的国产葡萄酒已大幅缩水。
业界并不认为国产葡萄酒已失去在渠道端与进口酒一较高下的能力。面对进口葡萄酒渠道不断下沉蚕食国产葡萄酒传统优势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产葡萄酒企业的经营方式近几年已大幅改观。
随着近一段时间“进口热”的降温,国产葡萄酒有望迎来喘息发展的机会。近几年进口葡萄酒的飞速增长,让进口葡萄酒的渠道和企业的增长速度甚至高于进口葡萄酒消费者的增长速度。
进口葡萄酒之间的竞争以及持续走低的价格,正进一步压缩进口葡萄酒相对于国产葡萄酒所具有的渠道利润空间。这有助于引导部分渠道商重新考虑“进口”与“国产”之间的平衡。
国产葡萄酒品牌张力弱、渠道不够强势、消费忠诚度不高、自我成长慢等因素依然存在。在这品牌和品质时代,要想产品在渠道拓展上有所作为,除渠道本身外,品牌、品质都需要下功夫。
如今备受行业热捧的新零售概念,对于广大二三线国产葡萄酒品牌而言,不失为一种与消费者建立良好沟通的方式。在现有渠道的基础下,尽量减少渠道层级,直接面对消费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者体验活动来增强用户黏性,提升渠道端的销售水平。
(责任编辑整理:爱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