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性酒40%但国际市场份额不足8%

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性酒40%但国际市场份额不足8%:近年来,有关白酒的英文研究文献都趋于使用白酒的汉语音译“bai jiu”。“朗姆、伏特加等名酒的专用通名都来自于原产国语言,

中国白在英语里应该怎么表述?近日,记者随“‘一带一路’中外媒体跨境采访调研行”的同行在五粮液集团采访时,有关负责人给出答案:近年来,有关白的英文研究文献都趋于使用白酒的汉语音译“bai jiu”。“朗姆、伏特加等名酒的专用通名都来自于原产国语言,为什么中国白酒就不能用汉语名走向世界呢?”   

这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性酒产量的比例近40%,但国际市场的份额却不到8%。白酒如何融入世界,是中国酒业当前普遍面临的“痛点”。解决这个难题,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艺、营销、贸易等产业链上的方方面面。

与国内高校联合构建全球首个白酒语料库、合作编辑中华白酒文化汉英词典,以打通语言障碍为抓手,五粮液集团正在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索。“这真是奇妙的‘化学反应’!”一位随行的外国记者这样感叹。   

记者不由联想到一则颇具“喜感”的新闻:近日,《牛津英语词典》 收入了一个词条“add oil”,其含义,正是汉语中用于鼓励的“加油”。在英语里,“加油”当然有更地道的表达。此外,与“好久不见”等字面翻译完全对应的“中式英语”,也早已被收入该词典。

语言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多的“中式英语”被权威的英语研究机构认可,显示的是中国文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理解和认同,也见证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观摩这种互动,不仅仅是通过英语这扇窗。当前,“汉语热”风靡世界。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从2009年到2015年,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翻了一番;法国10年间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人数翻了四番,汉语已成为初、中等教育阶段位列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在德国,汉语已经是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2016年以来,南非、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纷纷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据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从2004年的近3000万增长到了1亿。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白酒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白酒要想真正走出去,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持续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也是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人民日报:宦翔)

 

(责任编辑整理:爱酒吧)

时间:Nov 12, 2018来源:网路整理 作者: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点击:

河南森荣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中高档白酒及葡萄酒的品牌营销公司。凭借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紧紧抓住对外开放后红酒逐渐开始被国人了解、接受和消费的契机,同时通过对酒文化品牌资源的不断提炼,公司在红酒运营方面首屈一指,进而奠定了森荣商贸的品牌基础。

公司先后引进了张裕、中粮长城等国产葡萄酒知名品牌,以及高品质的原装进口葡萄酒卡斯特、拉菲等国际知名品牌,经过数年的精心而富有成效的运营,红酒产品不仅在市场上得到了广大二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认可、口碑相传。如今,森荣商贸已成为省内主流红酒品牌的领跑者之一,引领着中原地区红酒消费热潮。

白酒(134)酒(211)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