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雅文化",我们一定能想到的是“琴、棋、书、画",其实中国的“雅文化"中也少不了“酒”,但我们的孩子可能不懂得这是个“雅文化",特别是逢年过节,甚至过生日时,却把它喝“俗"了。
这个春节想必一定会有许多孩子看到餐桌上的饮食,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酒,可是我们的孩子是否知道这酒的来历,可否了解这关于“酒"的文化?中国最为古老的醇香的酒是源于古代劳动者的辛勤劳作。据考古资料证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酿酒的器具早在古代已出现了。
另外也有文字记载古代的“酉"就是一个盛酒的器皿,可见,我国的祖先已在7000年前就开创了酿酒的历史。相传在夏朝有个酿酒的祖师叫杜康,用秫来造酒,以后就用“杜康"来替代酒的名字,因而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些关于酿酒的历史也是酒的雅文化。曹操虽说以酒解忧,但更多的古代文人雅士却真的把它喝得高雅,喝得豪迈。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被称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何尝不是借酒而作诗,所以李白的诗中有着不俗的酒文化。一曲《将进酒》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这酒与诗共话的文化是何等的高雅啊!
也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酒文化的雅传,据说这一代狂草大师常常是无酒不成草,无酒不成书,每当他酒酣之时,喜怒哀乐的情感,便通过得心应手的草书,尽情抒发,他的狂草达到了出神入化、奇妙莫测的境地,为后代的书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的确是酒文化的高雅之处啊!
古人的行酒令其实也是一种雅文化。小说中有记载:苏轼、秦观、黄庭坚、佛印和尚在西湖泛舟中会饮,苏轼出一酒令,要有一种花落地无声,接一个与这种花相关的古人,这古人要引出另一个古人的事,后古人要用唐诗两句作答。于是就在酒席间出现了这样的雅趣。苏轼的令“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为何不养鹅?廉颇曰:白毛分绿水,红掌拨清波"。
秦观的令“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如何不种竹?鲍叔曰:只须三两杆,清风自然足"。黄庭坚令“蛀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孔子问颜回:因何不种梅?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佛印接令“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斋事近何如?维摩曰:遇客头如蟹,逢僧项似鹅"。这酒令里也真真地道出了雅文化。
然而,如今的酒却喝不出雅趣,也偏偏被喝俗了。诸如久饮不休,苦苦劝喝,甚至酗酒骂人等等,这些真的是糟蹋了酒文化。
(责任编辑整理:爱酒吧)